民之所望
施*所向
本报讯(龚莉
李晖)凡是出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*策,凡是拟订关系群众办事的规程,凡是提供面向群众的服务,都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,充分体现群众意愿……昨日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(扩大)会议提出,要以利民、惠民、便民为行*准则,真正做到“民之所望为施*所向”。
除了在行*决策环节要做到开门决策、民主决策,在*务服务中,也要重实干、求实效,把“马上办、帮你办、我来办”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、每一项具体工作、每一个责任环节;建立回应群众诉求的平台和机制,建立工作运行纠错、纠偏的平台和机制,随时随地回应关切,随时随地从善如流,随时随地解决问题,工作绩效让群众评估,工作好坏让群众评判。
量化考核“衣食住行、业教保医”等工作,深入实施收入倍增计划、普惠的就业技能提升计划、“蓝天碧水”工程,加快建设社会化养老体系,完善特困群体救助体系,推动标准化社区建设,全面推进公共服务提标、均衡、增效。加快东津新区十大公共工程建设,完成一期100万平方米的新市民公寓主体建设,新开工200万平方米新市民公寓。加快推进“两馆一院一中心”(市博物馆新馆、市图书馆新馆、襄阳大剧院、文化艺术中心)建设和县(市)区“两馆”(文化馆、图书馆)建设,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,打造城市社区“15分钟文化圈”和乡村“30分钟文化圈”。以南河流域扶贫开发为重点,进一步加大谷城、保康、南漳3个山区县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力度,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,确保把好事、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,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。
我市将坚持以民生GDP、绿色GDP、幸福GDP为标准,检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。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工程、回归创业工程、农村创业工程、大学生创业就业工程,以优惠*策催生“经济人”、以要素资源激活“经济人”、以创新驱动强壮“经济人”,力争全年新增工业企业1200家、小微企业7000户以上,扶持20000人成功创业。严格落实中央的各项惠民*策,确保中央、省级财*转移支付的民生款项,一分不少地用到民生事业发展上;确保本级公共财*预算支出用于民生的支出逐年增加;确保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稳步提高,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稳步提高,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,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。